核心提示:2013年,我國共向16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紡織設備,出口總額達到25.19億美元,同比增長12.36%。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是中國紡織設備出口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
2013年,我國共向16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紡織設備,出口總額達到25.19億美元,同比增長12.36%。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是中國紡織設備出口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向這些主要國家和地區出口總額為11.87億美元的紡織設備,占全部出口總額的47.11%,同比增長14.01%。
中國紡織設備大量出口到這些國家,主要緣於這些國家紡織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印尼9400萬就業人口中,12%集中在製造業,而紡織業的就業人數約占製造業的15%(約175萬人,不包含200萬間接就業的人口),在過去的10年平均每年為印尼創匯超過50億美元,印尼現有棉紡紗錠800多萬錠,其紡織工業的規模尚未飽和,發展空間很大。
印尼、越南、孟加拉等國家都將紡織服裝產業列為本國工業發展的重點。這些國家紡織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是對設備的旺盛需求,特別是一些原來本國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將進口設備作為提升本國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手段。物美價廉的中國紡織設備當然成為他們的重要選擇。
另一方麵,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走出去”也帶動了中國紡織設備向海外進軍。天虹紡織集團在越南已經投產的一期14萬錠項目設備就來自中國紡機企業成套棉紡設備的出口,即將投產的二期30萬錠項目將繼續使用中國紡織設備。
近幾年,這些國家的紡機市場也在不斷變化之中。他們的紡織服裝產業正在進行轉型升級,產品類型也在不斷轉變,當地經濟政策的調整、本土紡機企業的快速發展、海外紡機企業在當地設廠等等諸多因素都在影響著中國紡織設備的出口。
中國紡機企業充分利用展會等交流平台、完善海外售後服務、尋找合適的銷售渠道、推進本土化進程,同時做強自身,繼續升級設備的技術、提高設備的穩定性。他們正在積極調整,爭取適應海外市場的變化,繼續鞏固中國紡織設備在這些國家的優勢地位。
2013年我國紡機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位國家
印度:小企業發展帶來新商機
“2013年,我國對印度出口紡機總額為4.59億美元,同比增長11.83%,占全部出口總額的18.24%。產品種類中,針織機械出口位居第一,總額為1.71億美元,同比增長58.97%。其中,繡花機出口1.23億美元,其他針織機械出口額為4824.14萬美元,同比增長30.18%。”
近幾年,印度進口中國紡織設備主要是針織設備和織造設備,其次是非織造設備、化纖設備、印染設備等,這些國產紡機在印度市場有一定的競爭力,未來還有繼續發展的潛力。印度進口中國紡紗設備目前處於停滯狀態,近幾年隻有清梳聯、粗紗機等單批設備進口,總量也比較小。
與東南亞國家不同,印度自身有相對完整的工業體係,其生產的紡紗設備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2005年,印度推出了對紡織設備升級的支持政策。在政策的刺激下,印度紡紗項目大量上馬,一些企業還對紡紗設備進行了升級換代。而此時印度本土紡機企業的產能有限,一時無法滿足客戶的需要,甚至出現交貨延長至18~24個月的現象。中國紡紗設備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個缺口,在印度的出口達到了一個高峰。
近兩年,印度紡紗項目上馬的速度放緩,印度本土紡機企業的產能有所增加,生產的紡紗設備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還彌補了原來紡紗成套設備的一些短板,中國紡紗設備的優勢已經不明顯了。
另一方麵,印度紡紗企業的設備使用習慣與中國不同,他們的錠速普遍比中國快。為了提高速度,中國紡機企業對出口印度的設備進行了一些改革、調整,更多地使用一些高質量、適合高速的專件,但整體效果並不理想。大量使用進口專件也推高了成本,使得國產設備的價格優勢進一步減弱。去年,印度盧比對美元出現大幅貶值,中國紡紗設備的價格已經超過印度,在競爭上已經沒有優勢。
一些中國紡紗企業在布局“走出去”戰略時都曾經考慮過印度。但印度市場相對比較封閉,吸引外資的力度不夠,而且印度的文化、宗教、飲食習慣和中國的差異很大,所以中國紡企的“走出去”戰略也無法帶動國產紡機進軍印度市場。
目前,中國針織設備和織造設備在印度出口較多,這些設備更適合印度紡織市場的發展。近幾年,印度出現了許多小型紡織企業,這些企業的規模小、投資少,類似中國的“家庭作坊”。他們一般選擇針織、織造設備,然後直接買來紗線加工生產,他們的需求支撐了中國紡織設備對印度的出口。
中國紡織設備出口印度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是如何麵對小型紡織企業的問題。購買針織、織造設備都是零散的客戶,不能像棉紡、化纖設備一樣選擇成套設備銷售的渠道,中國紡機企業很難和這類企業建立起聯係。目前,中國紡機企業一般都選擇當地代理商的渠道進行銷售。
另外,印度紡織企業也麵臨資金鏈的問題。有些紡織企業規模較小,也沒有可以抵押、擔保的資產,很難獲得當地銀行的貸款,這也需要中國紡機企業提供更適合當地、更加靈活的付款方式。
隨著中國紡機出口印度數量的增加,設備的售後服務也成為中國紡機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一些中國紡機企業在印度設立了代表處、售後服務中心、備件庫等機構,還通過與當地代理商進行合作,培訓本土員工,希望能將售後服務向當地化發展。□本報記者高玥
2013年我國紡機出口總額排名第二位國家
印度尼西亞:設備更新改造市場巨大
“2013年我國對印度尼西亞出口紡機總額為2.31億美元,同比增長9.96%;其中以紡紗機械為首,出口額為6899.61萬美元,同比增長41.75%,占出口印度尼西亞紡織機械金額的29.87%,其中,環錠細紗機出口額為2856.79萬美元,同比增長46.03%。”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其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已迅速發展為全國的重要產業,產值、出口額和就業規模在全國各行業中居領先地位。目前,印尼產業供應鏈已相當完備,化纖、紡紗、織布、染整、成衣製造等一應俱全,是世界十大紡織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印尼政府優先發展的9個工業部門中,紡織、皮革業均在其中。
近幾年,受美國、歐盟紡織品需求疲軟、訂單減少的影響,印尼紡織企業加大了開發中東、非洲、中南美洲出口市場的力度。雖然印度尼西亞目前已能夠自行製造簡單紡織機械,如絲織布機,但尚無法生產全部紡織設備用來紡紗以至織布,大部分紡機均來自於進口,主要進口國家為中國、日本、德國、意大利、中國台灣、韓國與印度等。
印尼的紡織機械原以日本、德國及意大利為主要進口來源國,但價格非常昂貴。中國、印度的紡機產品則質優價廉、使用廣泛,中國紡織工業因為門類齊全、設備先進且價格及維護成本低,較易為印尼企業接受,現已成為印尼紡織機械的進口首選。我國對印尼的紡織機械、器材出口近年來出現了逐年增加的趨勢,貿易量也在不斷擴大。
目前印尼紡織企業普遍麵臨著設備老化的問題,很難滿足開發新市場的需求,尤其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麵,更難達到歐美最新要求。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目前許多企業希望通過更新現有陳舊設備的措施提高生產效率。這對於我國紡織機械生產、銷售企業來說,是打入印尼市場的一個良機。
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公司是我國出口印尼設備總量最多的一家大型央企公司,該公司出口印尼的設備以紡紗設備為主,這些棉紡設備中又以成套設備居多。在目前印尼現有的800多萬錠紗錠中,有300多萬錠紡紗設備由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公司賣到印尼市場,這些設備大多是恒天集團推出的成熟產品,具有技術先進、性能可靠等特點。
雖然目前印尼紡織機械設備的需求空間很大,不少中國紡織企業進行產業轉移也很看好印尼市場,但是目前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印尼的投資優惠政策條件比較苛刻,實施起來難度較大。同時,由於目前世界經濟整體運行不太景氣,印尼紡織新上項目增速也在減緩,這也給中國紡機出口帶來了一些麻煩。
地址:江蘇省射陽縣城合興工業區
服務熱線:0515-82308518 0515-82300011 傳真:0515-82346922
郵箱:13901418638@163.com 網址:www.smriyaz.com
COPYRIGHT 2016 SANSHAN ALL RIGHTS RESERVED.鹽城91香蕉视频下载并安装紡織機械有限公司